在彩盒印刷的生產中,往往經過十數個步驟才能完成,其中涉及到工廠、工作人員等,不同環(huán)境、不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都會對印刷的品質產生影響。因此需要訂定一些規(guī)范和相應的觀測條件。
我們只有規(guī)限環(huán)境這種外圍因素,才能給印刷品進行主觀的評價,這樣才稱得上是公平、客觀,才能減少因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所以標準的照明環(huán)境及標準光源是必須的。
印刷品的色差
色差可分為(1)原稿色差:再現(xiàn)原稿的顏色階調是印刷復制的目的,使印刷品與原稿達到真假難分的程度就是主觀評價的最高標準。(2)同批色差:是指同 一批產品在同一色相區(qū)的同一位置,不同印張之間的色誤差。(3)異同批色差:是指同一產品的不同批之間的色誤差,如果每批印刷的顏色都略有差異,當它們放 在一起時,顧客會感覺這些商品有新舊之分,甚至懷疑它的內在品質是否會像外觀一樣不穩(wěn)定,會引起對商品的不信任,自然也就引起生產廠家對印刷廠產品品質的不滿。
作為客戶和印刷者都希望這個顏色誤差的數值最好是零,但由于實際生產中各方面條件所限,完全消除顏色誤差是不可能的,只能通過加強各環(huán)節(jié)的品質管制,使產品的顏色品質差別控制在規(guī)定的色差標準以內。顏色公差是指客戶所能接受的印刷品與原稿或打稿樣張之間的色差。
對印刷品顏色品質進行主觀評測時是采用目測法,觀察者目視印刷品并與原稿或付印稿樣對比之后,作出自己的判斷,主要考慮是印刷品顏色品質達到什么程度才會被客戶接受。
無論在印刷過程中,還是印刷后檢查品質時,印刷操作者或品質檢查人員應隨時憑借自己的感覺和經驗,以客觀性和真實感為標準,對印刷產品的顏色品質做出評價。
印刷品是一種復制品,從印前處理到印刷的整個顏色復制過程中,原稿是印刷工作的依據,再現(xiàn)原稿的顏色階調是印刷的目的。使印刷品與原稿達到真假難分的程度就是印刷品評測的最高標準。
當沒有原稿作比較時,印刷品的顏色品質便與真實感有關,即要求它符合大多數人的記憶色。一般人對常見物體都有先入為主的習慣,如果印刷品中主體顏色與 真實物體顏色不同,這件印刷品就不能稱為高品質的復制品??傊∷⑵返念伾焚|主觀評價準則是復制真實、自然、協(xié)調,當然,有時會隨客戶的意圖或產品的 用途略有改變。
顏色品質與生產控制
為了生產出高品質的彩色印刷品,必須加強對生產環(huán)節(jié)的品質管制,而品質管制則主要依賴于對產品的客觀評價標準,即制定一套嚴密的資料規(guī)范,借助各種儀器來客觀地測定和評價印刷品的顏色品質及其它方面的品質。
色彩控制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改進原稿、樣張和產品之間的細小差距。在印刷過程中,如果能隨時對印刷品進行抽查,則可以通過有偏差的資料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找出原因,使問題得以糾正,從而保證印刷品的復制品質。除了采用密度作為反映印刷品顏色品質的參數外,很有必要推廣以顏色的CIELab色度值作為檢測印刷 品質量的參數。
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實行資料化管理,每一步都要有檢測工具去檢測,否則就會出現(xiàn)許多差錯。如今,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前進,印刷中的顏色控制手段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全新的色彩管理系統(tǒng)使印刷色彩控制變得方便而更有效。